亿星实业
亿星实业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亿星实业

10

2025

-

09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⑩|三位管理者的“现场笔记”:从人才到服务,一线有答案

内容来源:
作者:

这一期,我们迎来了三位来自不同领域却同样坚信“一线力量”的管理者:

周口天然气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孟宇,从“选人育人”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力资源如何真正赋能业务——她说:“我们行业的根在一线,人力资源工作的魂也在一线”;

项城天然气公司副经理曾高岭,用一次深夜抢险的真实案例,讲述如何在一线中“既解决安全问题,又凝聚团队人心”;

名酒公司行政综合部经理邱旭东,则从看似繁琐的行政工作中提炼出“一线方法论”——小到一支笔的采购,大到一场会议的保障,都要“真听、真看、真感受”。

他们有人力、有安全、有行政,背景迥异,却共享同一种工作逻辑:离开办公室,走进现场去;抛开汇报,直面问题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打开他们的“一线笔记”。

孟宇

深耕一线强双基  赋能燃气育人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我近期学习“一线工作法”最直接的切身感受。从起初会议上的听,到拿到稿子后的读,再到带领大家的学,最后到圈圈点点的批注和研究,我仿佛找到了打开人力资源工作新局面的路径。以下结合人力资源部职责,我从“学习理解——对标反思——实践落地”三方面展开思考,形成如下体会。

一、学习理解:“我”与“一线工作法”的契合点

“一线工作法”的核心要义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岗匹配、团队赋能、服务业务”目标高度契合。

(一)“一线工作法”是人力资源贴近业务的“桥梁”

“一线工作法”提出“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对人力资源而言,一线不是办公室的报表数据,而是输配站的设备间、维修班组的工具间、呼叫中心的来电看板。只有深入这些工作场景,才能真正了解一线需要什么样的人、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养、团队需要什么样的激励——这正是人力资源工作“贴合实际、提升实效”的关键。例如“六抓”中的“具体抓、抓具体”,要求人力资源不能笼统地对在职员工开展统一化的技能培训,而要结合维修岗位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流程规范和技能提升点等具体场景设计课程,增强学习实效。

(二)“带优团队”是人力资源赋能燃气安全的“核心”

“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执行力、有创造力”的“四有团队”,这与燃气行业的岗位特性高度匹配:场站运维需要“执行力”保障设备稳定,管网维修需要“战斗力”应对突发抢修,智慧燃气转型需要“创造力”突破技术瓶颈。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责,就是通过人才选育用留,将“四有”标准转化为一线团队的实际工作能力,对症下药,为不同的基层组织配备不同特质的人员,并且赋能这些人员成为高度匹配组织的人才。

(三)“强双基工程”是人力资源提升团队作战能力的“支撑”

“强双基工程”六要点中,“准确把握企业社会责任与个人事业的关系”,直面人力资源面临的员工内驱力提升课题。企业承担着“保民生、保供应”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部应做好企业文化使者工作,注重企业文化愿景和价值观的宣贯,让员工意识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社会价值紧密相连”,让发展企业、服务民生、回报社会的企业价值观引领员工激发高度的产业自信、企业自信、个人自信,带动全体员工以事业心对待工作,与企业共同珍惜平台、深耕长期事业,内驱力的激发是支撑“强双基工程”的有效因素。

二、对标反思:“我”对“一线工作法”的再认识

(一)认知深化:“一线”在哪儿

“一线工作法”告诉我,在实体一线工作并不能称作完全意义上的一线,真正的一线是“工作推进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线;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一线”,其核心逻辑是推动管理干部跳出办公室思维,深入业务现场、基层岗位等一线场景,通过实地调研、直接沟通、现场决策,实现管理动作与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拓展了对一线的物理空间固化认知。

(二)方法优化:什么方法才是好方法

“六抓”中的“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让我体会颇深。人力资源工作需进一步协调上下联动,分清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解码协同工作,抓住企业人才发展诉求的关键。灵活运用“一线工作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动人力资源部在企业的战略定位从事务执行者到价值共创者,这才是好方法。

三、实践落地:“我”准备这样干

“我”将以“一线工作法”的“四有团队”“十要十不要”“六抓”为指导,结合工作职责,浅谈工作思路,确保与“强双基工程”同频共振:

(一)沉下去学业务,为战略人力“画蓝图”:对照“一线工作法”“十要十不要”中“要一线指挥、要吃透情况”要求,打破“办公室思维”,推动人力资源部从“事务执行”向“战略协同”转型。每月组织人力团队带着“业务需求清单”下一线,深入输配站、运营一线、呼叫中心,实地了解各业务板块的岗位痛点、人才缺口及技能需求,每月形成1份《一线人力需求分析报告》;同步参与公司战略研讨,将一线调研信息转化为“人才规划建议”,为公司制定战略提供人力支撑。例如在梳理各部门业务边界时,通过与一线班组座谈、跟岗记录,明确各部门协作衔接点,为岗位说明书撰写提供“业务真实场景”依据,提升岗位说明的实用性。

(二)细打磨夯基础,让蓝图落地“有路径”:以“一线工作法”“四有团队”(有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为目标,将战略蓝图拆解为可落地的人力措施。一方面聚焦“岗位清晰化”,结合前期一线调研成果,推进各部门业务边界梳理与岗位说明书修订,明确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及协作流程,促进职责明确、协作顺畅;另一方面启动“人才梯队建设”,从零搭建体系:先通过一线绩效数据、技能测评,识别市场、运营、安全等关键岗位的“潜力员工”;再结合业务需求设计“师徒带教+场景培训”计划,比如针对运营抢险岗位,安排资深员工带教新员工参与实际抢修,提升团队战斗力。

(三)抓落实见成效,靠闭环管理“保落地”:遵循“一线工作法”“六抓”中“闭环抓、抓闭环”“重点抓、抓重点”原则,强化过程管控与结果复盘。对岗位说明书梳理、人才梯队建设两项专项工作,建立“周跟踪、月复盘”机制:每周更新工作进度,及时响应一线反馈的“岗位描述优化建议”“培训内容实用性提升”等需求;每月汇总成效数据,比如岗位说明书落地后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比例、梯队人才技能达标率,形成“部署-跟踪-调整-复盘”闭环,确保人力措施落地见效。

写在最后

我们行业的根在一线,人力资源工作的魂也在一线。作为人力资源负责人,我将以“一线工作法”为行动指南,以“强双基工程”为工作抓手,走出办公室、扎根场站间,把人才服务送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团队活力激发在一线,为企业“保民生、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助力集团实现“百年亿星”的事业目标。

曾高岭

问题在现场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一线工作法”,推动安全与服务双提升

 

作为燃气企业分管安全、工程、运营的中层管理干部,自集团、公司专题会议部署深化运用“一线工作法”以来,我始终以“扎根一线、服务一线”为核心导向,将基层一线工作要求与公司“安全、服务、民生”的发展要求深度融合,在实践中摸索问题解决路径、在落地中检验工作成效。现将贯彻落实“一线工作法”心得体会和下一步践行实施思路汇报如下:

一、以“燃气属性”锚定一线核心

通过反复研习集团、公司《关于深化运用“一线工作法”纵深推进强双基工程的通知》,我深刻认识到燃气行业的“一线”不仅是集团、公司定义中的“工作推进处、问题发生地、群众需求点”;更是保障城市能源供应的“生命线”,场站输配端口是一线,工程管网安装敷设是一线,管网巡检现场是一线,用户用气保障现场是一线,应急抢险处置现场更是一线。这些“一线”直接关系民生安全与社会稳定,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以燃气的属性锚定一线工作的核心。一是一线是问题的“源头”:燃气行业的隐患多隐藏在地下管网、用户灶台旁,作为安全、工程、运营的分管领导,必须深入现场才能发现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问题和老旧管网维护等需要关注的环节;二是一线是解决问题的“主场”:工程施工协调、燃气安装沟通、用气故障排查,只有到现场与用户面对面沟通、现场查看设备设施,才能精准找到症结,提升工作效率;三是一线是团队的“练兵场”:管理者带头扎根一线,既符合集团公司“五个干法”要求,又能锤炼自身技能和增加员工亲和力。

二、以“案例实践”破解一线难题

管理干部想要凝聚团队战斗力,就要亲临一线、亲上战场,用态度和行动服务和帮助一线同事解决实际难题。我汇报一则案例,旨在以实际工作提升“工作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成效,勉励自己要深扎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公司安全平稳运行。

近期工作中,巡检发现一处阀井数据异常,接报后我迅速组织运营部长赶到现场查看。经查该阀井一处放散阀门需要维护,放散阀所在支管维修需综合评估,且所在位置人流量、车流量大,安全保障要求高;道路硬化、绿化较好,维修、更换需统筹安排。我当即协调,联系城管局、燃气办汇报此事,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到现场查看情况并汇报了阀井更新改造面临的课题。在不断地沟通协调下,最终方案敲定,由城管局出面进行道路破除、工作坑开挖和恢复。同时,由于周边用户多,更换该处阀井需要关闭周边12座主、支线阀井,为尽量避免影响周边用户用气和管存气放散损失,第二天晚23时后才开始作业,我陪着运营抢险人员工作至次日凌晨2点多,圆满完成了阀井更新更换工作。这种与一线同事并肩奋斗的行为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完成了设施维护,且在协调努力下,为公司优化了路面破除、恢复的程序审批和费用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以“强双基”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将以集团、公司“强双基工程”工作要求和指导,赋能企业安全平稳高质量发展,从“机制固化、能力提升、价值延伸”三个维度发力,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在自身形成常态、见到长效。以“机制闭环”固化一线工作模式,建立“一线工作法”落实台账和现场查看刚性制度要求,确保持续落实;以“能力赋能”强化一线实战水平,用实际案例指导分管部门负责人解题思路和工作细化分配,做好服务与帮扶,提升管理能力;以“价值延伸”推动一线工作升级,助力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落地,从“解决现场问题”向“预防潜在问题”延伸,筑牢安全防线。从而实现问题在现场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为集团公司“强双基工程”落地、推动百年亿星事业新征程贡献力量。

邱旭东

扎根一线,担当作为

最近召开的“强双基工程”推进会,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思考。会议中,从工作中应该把握的关键、需要思考的核心,到具体的“一线工作法”,再到对管理人员的各项要求,都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工作推进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线;问题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这简单的两句话,道破了管理工作的本质。以往,我或许会认为一线只是门店、渠道或仓库这些地方,但现在明白,行政综合部的工作中,会议保障现场、办公设备维护点、跨部门综合协调环节等,只要有工作推进、有问题出现,就是需要我聚焦的一线。这意味着我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听着汇报或看着照片安排行政事务,必须主动走到各项工作推进的前沿,深入到问题产生的现场。比如之前公司举办的各类重要会议,如果只是在办公室安排人员布置会场,就可能忽略现场音响、电脑设备、资料摆放等细节问题,只有到现场带着部门人员干,亲自检查,才能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十要十不要”的提出让我看到了做好行政综合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方法。要大员上阵不要让人代替;要一线指挥不要高高在上;要亲力亲为不要指手画脚;要吃透情况不要一知半解;要解决问题不要含糊其辞;要尊重细节不要大而化之;要认真检查不要走马观花;要精益求精不要敷衍了事;要团队协作不要单打独斗;要敢于担当不要上推下卸。

亲力亲为、摸清情况、把握细节是做好行政综合管理工作的基础。作为部门负责人,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信息。行政综合部涉及办公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等多项工作,若只是依赖部门人员的汇报,对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忽略细节,可能会影响对情况的全面把握。比如采购办公文具,若不亲自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只听采购人员说“差不多够了”,就可能出现部分部门文具短缺,部分部门积压的情况。

行政综合部的工作繁杂且涉及公司各个中心、部室,不是独自完成就能做好的,需要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与配合,也需要与其他中心、部室良好协作。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攻克一个又一个课题。比如公司组织大型活动,需要行政综合部内部的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等人员分工合作,同时还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参与人员、时间等事宜,团结协作才能让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敢于担当是管理干部应有的品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课题和挑战,此时我们不能退缩、不能推诿、不能回避,要勇于承担起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航行中的船只,管理干部就是掌舵人,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带领团队冲破风浪,抵达彼岸。

严抓落实、明确职责、理清思路是将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再好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检查工作不够深入,面对问题不够明确,也会影响效果。严抓落实,就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要理清工作思路,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加强对工作的跟踪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要精益求精不要敷衍了事”这一要求,提醒着我们在工作中应保持追求卓越的态度。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即可,而要不断打磨细节、优化流程,力求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更好。如果抱有应付了事的心态,工作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难以实现持续进步。

此外,工作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时的回避。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改进和提升的机会,只有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就像矿石需要经过反复锤炼才能成为精钢,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扎根一线,亲力亲为,团结协作,敢于担当,严抓落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管理工作,为团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

三位管理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线工作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温度。孟宇把人力资源的讲台搬到了输配站和抢险现场,让选人育人更贴近实战;曾高岭用深夜并肩作战的身影,告诉我们什么叫做“问题解决在现场、团队凝聚在一线”;邱旭东则在会议桌、采购单和活动流程中,把行政工作做出了服务的深度。

一线,是离真相最近的地方。最好的经营管理战略与方案,永远在一线。

 

 

相关下载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861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86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