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10
2025
-
09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⑨|姚福敬:脚下沾泥土,服务有温度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一座城市烟火气的源头,也是民生保供的主力军。在这里,每一天都上演着最真实的交易场景、最直接的人间冷暖。
作为黄淮股份的总经理,姚福敬比任何人都清楚:农批行业的生命线,不在报表里,不在会议上,而在那一筐筐蔬菜、一箱箱水果、一句句沟通中。
他带领团队,用“一线工作法”重新定义管理与服务——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管市场”,而是踩着一双鞋“泡市场”;不是单向指挥,而是与商户共建共治、冷暖与共。他说:“从办公室到批发摊位,隔着的从来不是距离,而是一双沾满泥土与潮气的鞋子。”这双鞋,踩出的是信任,连接的是人心,守护的是周口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果盘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姚福敬的“一线心得”,看他如何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扎实的行动,为民生工程注入“保鲜剂”。
姚福敬
“一线工作法”——民生工程最有效的“保鲜剂”
近年来,在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消费需求、供需形势、产业革命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农批行业的供应链、流通模式、运营模式、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承担周口人民民生保供的黄淮市场,怎样在充满挑战的一线市场中持续突破,为“百年亿星”打出农商领域的一片天地?
近期通过学习、感悟、实践和复盘“一线工作法”,深切感受到“一线工作法”既是“带兵打仗”、把握机遇的兵法、战法,又是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迎接新时代的心法、干法,更是用之则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和实践论。
当下黄淮市场处在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处在农产品供应链、产业链深刻变革的机遇期,必须三军用命,在融合业务推进“强双基工程”中,在经营管理、商户服务、市场开拓和团队建设的第一线祭出“组合拳”,构建高质高效的农批“流通链”,开创新局面,为黄淮市场高质量发展内升外拓创造有利条件。
一、干部脚上带泥,商户心里得劲
黄淮市场的运营基于一线的管理,小到每家商户的门前三包、公平交易、车辆停放,大到市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每天都涉及到“人、货、场”动态变化。“一线工作法”的“六抓”,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实操办法,需要全员以最高的责任感和最强的责任心去做好工作。黄淮市场经历了七年创文创卫、三年抗击疫情,这“两场大考”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员工干在第一线,冲在最前沿,对标对表,严格执行标准,始终如一的规范管理。面对当前形势,更要建“全员驻场”责任机制,明确“谁到一线”“哪是一线”,人人有“一线坐标”:
1. 管理层:“包片驻点”
市场负责人、部门主管实行“划片承包”,比如蔬菜区、水果区、水产区、冷链区、副食区等,划分“责任田”,一线问题一线办,确保工作顺畅开展。
2. 执行层:“岗位嵌入一线”
客服、安检、保洁、市场管理等一线岗位,将工作场景完全锚定现场。“跟着商户学摆摊”,当一天商户或者采购商,跟踪从一辆车进入市场到销售或者采购完成,体验从商户和采购户视角发现市场从流通到秩序到售后到交通存在的可优化环节。
3. 商户端:“共建共享、共治共管”
黄淮市场是全体商户的市场,带领各区域龙头商户让其参与市场管理,明确其“一线观察员”角色,每周向管理方提交《现场建议清单》,比如“灯光可优化提升交易体验”“凌晨交通可进一步疏导”等,且市场任何新规出台前,邀请“一线观察员”现场讨论通过。
全员全方位参与一线,换个角度参与一线,换重身份参与一线,鞋子踩泥、裤腿沾灰,才能想商户之所想、急商户之所急。
二、从办公室到批发摊,只差一双胶鞋
黄淮市场是商贸流通行业的一员,承载着千万周口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肉案子”,服务是贯穿黄淮市场生命历程的重要生命线,更是黄淮市场塑造品牌、信誉、形象、口碑的关键载体。无论是商户、采购客户、普通消费者,还是党和政府倡导的乡村振兴,黄淮市场精准响应,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管理是刚性的,服务却是柔性的。
在黄淮市场践行“一线工作法”,办公室里的报表数据、运营方案,终究要落地到批发摊的烟火气里。从冬暖夏凉的办公室到人潮涌动的交易区,隔着的从来不是距离,而是一双沾满泥土与潮气的胶鞋。换上它,才能踩进凌晨三点的卸货区,看见大棚下商户们搬卸果蔬的忙碌;才能蹲在摊位前,和商户聊聊今日的进货价、销路走势,听他们分享产地行情、物流调度等实际状况;才能在泥泞的地面上,看到鲜活的海鲜、甘甜的水果。这双胶鞋,踩碎的是管理人员高高在上隔着屏幕的猜想,连接的是决策与实际的融洽,一线的答案,从来不在文件里,而在胶鞋踩过的每一寸市场土地上。
集团总裁刘俊友在宣贯“一线工作法”中指出,集团管理干部既要以上率下、躬身一线,又要站位全局:
1. 以政治引领定向:始终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局,紧跟时代步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与时代同频共振。
2. 以民生情怀扎根:坚守以民为本,紧扣民生脉搏,发展民生产业,服务千家万户,深深扎根社会土壤。
3. 以奉献精神铸魂:主动回报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慈善公益、共同富裕等领域持续发力,践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价值追求。
4. 以担当姿态立身:牢记民营企业与企业家的时代使命,以实干敢为的姿态勇挑重担,用行动诠释担当。
这就是黄淮市场全员在服务中执行一线工作法的“最佳坐标系”。
“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办法在一线产生,作风在一线锤炼,创新在一线探索,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成效在一线体现”的“十个一”,体现在保供稳价惠民生、产销衔接、文明诚信建设、价格指数采集发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公布、农产自产自销公益区建设、第五小型消防站建设等领域深耕细作、积极有为、持续发力,注重实效,打造经得起检验的黄淮绿军。
在服务乡村振兴上,坚持黄淮股份和李寨公司互为一体,不分表里。黄淮股份身处农产品流通的第一线,李寨公司身处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两者关联度很深,结合点很多。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荣誉董事长提出“勇担当、善作为”,一线战斗,一线指挥,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十要十不要”,打造古李寨“一粒粮、一棵菜、一个果、一种菌、一头牛、一条鱼、一件衣、一个品牌”的“八个一”工程,让李寨成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中原标杆。
三、一线是考场,商户满意是评分
在市场最基本、最日常的秩序管理上,在事关红线底线的消防安全上,在承担社会责任的食安管理上,在流通体系搭建上,在服务商户、客户上,要坚持做到“亲力亲为、亲自操刀、亲自上手”。比如每年固定举办商户表彰大会,不断更新形式,充实内容,紧贴地气,形成黄淮固定IP,让商户真切感受到市场回馈答谢的真情厚意,让商户零距离与市场友好互动,联络感情;定期召开商户恳谈会,尤其在提档升级中,更要直接听取商户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求,有所呼应落实;定期到各县乡的采购客户群体中走访调研,建好市场的物流班线,为采购客户带来触手可及的便利。服务好商户和客户,让他们发展壮大,黄淮市场的生态圈会更加繁荣,命运共同体联系会更加紧密。
前一段一个商户反映:西兰花进场要卸车,但是因为是冰鲜包装,与装卸工在卸车价格上需要进一步沟通,天气炎热,包装箱内的冰块容易融化,一车菜需要尽快处理。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对商户来说是重要的事。
这样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在市场发生,大到政策咨询、产地引导、渠道开拓,小到纠纷调解,每一个问题都是考题,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商户点头是“优秀”、皱眉是“要提升”、摇头则是“需改进”。把办公桌搬到摊位旁,用脚步去丈量商户需求,考试才能得高分。
四、蹲在档口,才能找到突破口
当前,黄淮市场面临市场变化中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把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发现在一线、研究在一线、解决在一线,不当高高在上和坐在办公室内遥控指挥的“发令员”,而是和团队全员去一线体察市场经济的阴晴冷暖,去一线了解掌握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的最新动向,去一线出主意、拿方案。
近年来,市场的下游采购户在变化、辐射面在调整,交易模式在演进,和商户在座谈会上了解到:“那个谁谁谁,好长时间没来市场采购了”、“那个啥啥啥,现在不干这一行了”,商户们天天守着摊位,有想法的,没有人力、精力去开拓市场,没想法的,安稳经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蹲在档口,发现不了这些情况。面对这些课题,作为市场开办方的黄淮股份公司应该怎么办?
“一线工作法”最核心的“工作推进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线;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一线。”
今年4月23日,黄淮上线集配平台,帮助商户开拓市场、提升销量,当月线上销售额实现起步,5月份销售额显著增长,6月份继续提升,7月份实现较大幅度进展,8月份持续增长。物流班线辐射周口地区多个乡镇,区域外也已经拓展部分乡镇,真正做到把黄淮市场的货物送到下游客户的店门口,真正帮商户实现增量销售,且未来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扩大交易规模和体量,提升物流组织效率,增强批发市场属性,真正形成符合“大市场、大物流、大批发”基本概念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优秀的船长和水手,只有在一次次迎击风浪的考验中,才能做到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才能真正懂市场、懂客户、懂行业、懂经营,从而形成黄淮市场第一增长曲线出色,第二增长曲线精彩的发展格局。
落实“一线工作法”的核心不仅是“多去现场”,而是“把工作重心、责任、资源全压到现场”,让市场管理方不再是“发通知的人”,而是“蹲在摊位旁解决问题的人”;让商户不再是“被动听安排的人”,而是“全程参与共治的人”。只有每个环节都“贴着现场走”,才能让农批市场的管理和服务真正贴合“人、货、场”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为周口人民的“菜篮子”增添“保鲜剂”。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
从一双鞋、一个档口,到整个市场的灯火通明——姚福敬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一线工作法”。他让我们看到:管理,可以如此接地气;服务,可以如此有烟火味。而这,正是黄淮市场作为民生保供“最后一公里”的价值所在——守护千家万户的日常,温暖一座城市的胃与心。
正如他所说:“一线的答案,从来不在文件里,而在胶鞋踩过的每一寸土地中。”愿我们都能穿上这双“胶鞋”,走进生活深处、服务实处。因为,所有好的管理,最终都是:从人间烟火中来,到人间烟火中去。
实时新闻
相关下载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861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