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10
2025
-
09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⑧|在一线,见真章:三位管理者的破题与赋能
在我们集团多元业务民生板块中,深入一线、服务前沿是共通的工作方法和价值追求。本期,我们继续聆听三位深耕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者:周口天然气公司副总经理、鹿邑天然气公司经理余强,周口天然气公司财务总监王继锋,宏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经理刘亚坤,带来的“一线工作法”实践与思考。
他们当中,有人穿梭于乡镇村落,全力推动工期管理和农村用户服务提升;有人带领团队从“数字后端”走向“业务前端”,把财务管控变为业务伙伴的“服务赋能”;有人扎根代理人中间,从用户场景和团队痛点中寻找保险业务的增长动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位的工作实践,看他们如何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回应信任。
余强
深耕“一线工作法” 筑牢民生根基
集团与公司连续三次对“一线工作法”的宣贯,使我对“一线工作法”的概念定义、重要意义、重要作用、主要内容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服务民生的行业领域,“一线工作法”不仅是践行“强双基工程”的重要抓手,更是破解基层难题、守住安全底线、赢得用户信任的核心路径。结合工作的实践实际,浅谈几点对于“一线工作法”的思考与实践思路。
一、领导在一线指挥,打破层级壁垒
县公司员工规模虽然不大,但“办公室与现场”的距离感仍然存在。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推动,“沉浸式”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去,有利于改善“管理者听汇报、员工干实事”的分工状态,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和我们一起干”,更能让管理者放下“架子”,让管理者与一线员工从“上下级”变成“战友”,真正拧成服务县域民生的“一股绳”。
二、深入基层解诉求,问题解决在一线
一线员工既要面对各类不同的用户群体,也要快速解决用户的各类不同需求,工作中难免有各种实际挑战。深入基层时不仅要听员工说工作难点,更主动问“生活上有没有难处”;“一线工作法”要求我们不仅要“听诉求”,更要“解难题”,在一线发现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绝不“延缓处理”,而是当场拍板、协调资源,明确责任和目标,推动问题快速解决。
三、情况在一线掌握,让决策“贴紧县域实际”
公司的各项决策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气安全与便利,而办公室里的“汇报数据”有时无法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只有深入一线,才能获取“带泥土味”的一手信息,让决策更精准。只有跳出“办公室决策”,到用户家中听意见、到一线看问题,才能让决策更“贴合实际”、更“高效落地”,真正贴合县域燃气的实际需求。
四、实干出成效,把“一线工作法”落到实处
一线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阵地。我将积极践行“三亲”、以“六个不行”为警钟、以“十要十不要”为行动指南,努力推动“一线工作法”在鹿邑公司落地生根、出成效。
1.践行“三亲”,工作不能靠空想。亲力亲为摸清实际情况,亲自操作掌握业务细节,亲自上手解决具体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紧密联系实际,确保工作精准落地。
2.“六个不行”犹如警钟,时刻提醒我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每月度要至少一次深入到市场发展、工程施工、入户安检、改管维修等一线,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3.“十要十不要”是工作的行动指南。大员上阵、一线指挥等“要”,指引我积极作为;杜绝让人代替、高高在上等“不要”,督促我端正态度,助力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
“一线”是服务民生的“主战场”,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未来,我将继续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把“办公室”搬到抢修现场、安检一线、用户家中,真正让“一线工作法”成为筑牢燃气安全防线、提升服务质量、凝聚团队力量的“金钥匙”,为用户用上“安全气、放心气、便捷气”保驾护航。
王继锋
于深处扎根,于高处生长
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一线工作法”,我深感其并非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管理哲学和思维革命。它彻底颠覆了财务部门传统意义上“守门员”和“事后算账”的刻板印象,核心是下沉、服务、赋能以及管控前移,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从“价值守护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的康庄大道。以下结合岗位职责,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 深刻认知:“一线”是价值创造与风险隐匿之地
以“六抓”为方法,细节抓、抓细节,注重财务数据更能反映业务活动,传统观念中,财务部门往往被视为数据加工中心,与“一线”存在物理和认知上的距离。然而,“一线工作法”启示我们,财务管理的源头活水与根基恰恰在业务一线。
一抓财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数据源于一线,真实性与准确性在一线,财务报表上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对应着具体的业务活动。缺乏对一线业务的深入了解,仅凭单据和系统数据进行账务处理与财务分析,犹如闭门造车,难以洞悉数据背后的业务真相,可能影响会计处理的恰当性或风险判断的准确性。
二抓财务价值赋能:价值创造于一线,成本动因与效益关键在一线:成本费用的发生、资金流转的效率、营收增长的驱动因素,其最真实的状况和最深层次的原因,都蕴藏在一线的业务流程、操作细节和管理实践中。不深入一线,难以精准把握降本增效的关键,无法为业务部门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财务支撑。
三闭环抓、抓闭环:风险识别于一线,内控优化与风险信号在一线: 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的早期信号往往首先在一线显现。仅依赖事后审计和报表复核,显得较为被动且滞后。深入一线,观察流程执行、了解员工困惑、检查资产状态,才能主动发现内控设计的优化空间和执行中的提升点,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 实践转化:将“一线”融入财务管理全流程
学习“一线工作法”,关键在于转化与应用。我致力于将“深入一线”融入财务团队的工作理念与行动指南:
(一) 以“三亲”为原则,决策支持前移,业财融合深化
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拿出相当比例的时间深入所支持的业务单元,例如:我们开展“财务开放日”,“一线蹲点日”参加业务会议,亲自带领财务团队走访仓库、门店,与业务人员面对面沟通。不是为了监督,而是为了倾听、学习和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制定的预算才能更贴合实际,进行的成本分析才能直击痛点,提供的决策建议才能更具操作性。
(二)以“四个有利于”“优化流程下沉,体验与效率并重
一线部门曾提出财务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审批效率可以继续提升。这促使我们思考,坐在办公室里,制定的流程和制度如何更贴合业务的实际场景。
“一线工作法”倡导我们从‘管控者’转变为‘服务者’。例如,财务通过‘流程穿越’活动,使我们团队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基于此,我们优化了报销流程,推行电子发票,简化审批环节、明确流程标准,这些举措看似微小,却极大地提升了效率,改善了财务部的内部客户体验。
(三)以“四种关系”统筹财务一线工作
1.统筹与协调的关系,改变经营分析会财务“唱独角戏”的模式。例如:财务推行会前与业务部门深入交流,明确数据与分析重点;会上则让业务部门负责人主导,结合财务数据,共同剖析经营成效,协作制定行动策略。财务的角色是提问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2.说与做的关系,一是针对一线部门普遍关注的财务问题,开发精炼财税小课堂,涵盖报销时效性、重要性理解、四步法视频教程及发票合规管理,深入各部门实施培训。同时,设计简易财务测算模板及工具,如新业务ROI和投资回收期模型,助力一线自主高效测算。二是协助业务部门建立更细颗粒度的核算与分析单元,如按产品分类、客户群、销售区域,甚至单个项目进行利润核算。财务需帮助设计核算规则,并确保数据能准确、及时地归集。输出多维度盈利报告,精确指出盈利点与亏损区域。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风险识别前置,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将内部控制的视角前置到业务发起环节。例如:基于一线调研过程,制定天然气日常检查表,实时监控应收账款账龄、库存周转天数等关键指标波动。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与一线部门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应对策略,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防火”。定期对关键业务环节进行穿行测试和控制抽查,不再仅仅局限于纸面制度审核,而是深入现场观察操作实践。与一线员工深入交流,挖掘其工作困惑及变通措施,这些常是风险预警的关键线索,起到财务监督的效果。
三、心得感悟:思维转变是关键,价值重塑是目标
践行“一线工作法”,带给我的不仅是工作方法的改变,更是思维模式的革新:
(一)从“管理控制”到“服务协同”:财务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控者”,而是深入前线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通过专业能力为一线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财务自身的价值重塑。
(二)从“数据后端”到“业务前端”:财务工作需要向前延伸,主动嵌入业务价值链条,在业务发生之初就能提供财务视角的洞察和建议,发挥事前引导和事中控制的作用。
(三)从“经验判断”到“事实依据”:深入一线获取的第一手信息,使得财务分析、风险判断和决策支持更加基于事实、贴近现实,大大提升了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一线工作法”对于财务管理者而言,是一种必须掌握的重要工作方法和领导哲学。它要求我们走出办公室,跳出数字报表,以谦逊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专业眼光,深入到企业价值创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财务管理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导航仪”、“预警机”和“加油站”,为企业持续健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财务团队,将“一线工作法”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使其成为我们工作的新常态和文化的新基因。
刘亚坤
俯身一线 向实而行
激活保险业务发展新动能
在集团全面推进“强双基工程”的背景下,“一线工作法”为我们指明了更加务实的工作路径。作为保险代理公司的负责人,我深切体会到,公司发展的根基在于一线市场与代理人员。离开一线,任何战略都难以真正落地。我们必须真正沉下去,将“一线工作法”转化为具体行动,应对发展课题、激发团队活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一、心得体会:一线是应对发展挑战的核心
情况在一线掌握:真实的情况永远在一线。我们必须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既走近表现优异的团队,也深入需要更多关注的区域。我们的业务具有极强的场景性和地域性。用户为何购买?关注哪些保障?代理人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具体情况?这些最真实、最鲜活的信息,往往无法从报表中获得。只有走进小区宣传点、营业厅、甚至用户家中和服务现场,通过观察和交流,才能捕捉到最真实的信息。
经验在一线总结:优秀的销售话术、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和高效的业务流程,大多来自一线代理人的实践总结。在办公室中为一线人员撰写的营销方案、制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容易脱离实际。只有主动向一线学习、与绩优人员深入交流,才能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战经验。
工作在一线推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代理人的状态、能力与凝聚力。只有真诚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与需求,才能赢得信任,将个体力量汇聚成持续发展的合力。
二、下一步计划:深入一线,带动全员务实行动
我将坚决践行“三亲”原则——亲力亲为、亲自操作、亲自上手,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十要十不要”行为准则,推动管理层与员工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到一线,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深入市场前沿,摸清三类清单
建立“市场动态清单”:定期与绩优及新代理人共同展业,记录客户关注点、反馈建议和市场动态;亲自拜访一线岗位,系统了解业务情况与发展需求。
梳理“代理人需求清单”:通过定期、深入、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实效调研,全面收集代理人在销售支持、产品培训、后台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建立“一线反馈”绿色通道,确保信息真实畅通。
整理“客户体验清单”:通过随机回访,深入了解服务全流程感受,找出我们服务链条中可以优化的环节。
(二)聚焦实际需求,推动三类提升
优化支持保障:针对代理人集中反馈的服务提升的共性需求,制定可操作、可验收的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亲自跟踪落实进展。
提升产品适配:基于一线发现的用户真实需求,系统梳理分析,推动产品优化与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协同联动:与各业务实体共建高效协作机制,针对合作中的具体事项,联合开展宣传服务,将渠道优势切实转化为业务成果。
(三)带出“四有团队”
带出有战斗力的团队: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开展场景化实战培训,不仅讲条款,更侧重实战技巧。通过陪访展业、案例复盘等多种形式,强化团队销售与服务能力。
带出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团队:真正把代理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新产品推广等关键阶段,建立“鼓励尝试+激励”并重的机制,为代理人提供支持,鼓励创新与分享,营造支持型团队氛围。
带出有创造力的团队:通过树立标杆、组织业务竞赛、优化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团队干劲,构建目标清晰、执行有力的团队文化。
践行“一线工作法”,于我而言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的根本转变。我将注重工作实效,带领团队扎根于代理人与客户之间,一步步洞察市场、一项项解决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激活业务新动能,扎实推动集团“强双基工程”落地见效。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
三位管理者虽然业务领域不同,却共用同一种工作方法:走进现场、贴近问题、躬身实干。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管理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跑出来的”、“看出来的”、“干出来的”。安全不是“汇报出来的”,而是“检查出来的”、“演练出来的”、“整改出来的”。
正如第七期集团副总裁、天然气公司总经理郭向前所强调的:“一线是我们履职的‘主战场’,也是服务的‘最前沿’。”而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民生脉动背后,正是这些愿意沉下去、扎进去、钉在一线的亿星人。
他们,让安全可见,让温暖可感。
实时新闻
相关下载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861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