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星实业
亿星实业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亿星实业

22

2025

-

08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③|听三位黄淮“一线指挥官”唠唠磕:咋干才能出真招、见实效?

内容来源:
作者:

连日来,从能源站点到批发市场,从酒业门店到冷链仓库,“一线工作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集团各业务板块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说白了,管理能不能出效率,服务能不能接地气,风险能不能提前卡住,关键就看咱能不能真正“沉下去”。

上回咱们听天然气公司两位经理分享了实实在在的“破题干货”,大伙儿反响挺热乎。这一期,咱们再把镜头拉近点儿,请来三位黄淮股份职能线上的“一线指挥官”——他们管的事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是带头往现场跑,与员工们干在一起。

本期分别由黄淮股份董事会秘书、综合办公室主任宋进厂,黄淮股份冷链物流部经理潘亚周,黄淮股份财务管理部部长赵紫龙,结合一线实践,谈谈他们如何将方法转化为行动、将要求落地为成效。

这三位讲的都是大白话、实在招。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把“一线工作法”变成自己的真本事,又是怎么带着团队干出真活儿的!

宋进厂

办公室坐不住,问题才能拦得住

8月14日下午,我全程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深化运用“一线工作法”推动“强双基工程”纵深推进部署会。这次会议,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方向的校准,更是一次针对行政综合管理和法务工作如何真正“沉下去、强起来”的行动赋能。会议对“一线工作法”的深刻解读和对“强双基工程”的系统部署,字字珠玑,直击痛点,让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结合自身分管的行政综合中心及法务工作实际,谈几点深刻的体悟与具体的践行方向:

一、 深悟“一线工作法”内核,将其融入行政法务血脉

“一线工作法”绝非虚言,它是破除管理“中梗阻”、提升服务效能、防范化解风险的利器。其精髓在于“实”与“深”,这对我们看似“后方”实则“中枢”的行政法务工作尤为重要。

(一)“实”在破除壁垒,根植服务与风控源头。“十个一”的要求,警醒我们必须彻底摒弃“文件流转、闭门造车、被动响应”的惯性。作为行政综合中心的分管领导和法务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

1.“一线”在服务对象身边。要将办公室“搬”到业务部门的需求现场、员工服务的窗口前沿、项目合作的谈判桌前、合同履行的关键节点。只有亲身体验审批流程的卡点、倾听员工后勤保障的诉求、参与业务合同的磋商、了解项目执行的难点,才能精准感知制度流程的“血栓”、服务保障的“温差”、法律风险的“暗礁”。避免制定的制度成为“空中楼阁”,法律服务沦为“事后救火”。

2.“一线”在风险萌芽之初。法务工作不能仅满足于“案头审阅”。要主动深入业务一线,了解业务模式、交易背景、合作方动态,才能从源头上识别合同陷阱、预判合规风险、洞察潜在纠纷。坐在办公室看合同条款,远不如在现场了解业务实质更能把握风险要害。会议强调的“六个不行”与“十要十不要”,正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走出“舒适区”、贴近“需求端”、守住“风险门”的标尺。

(二)“深”在穿透管理,构建闭环与预防体系。“六抓”原则为行政法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方法论支撑:

1.穿透表象抓本质。处理一个合同,不仅要解决个案,更要深挖背后反映出的制度完善点,更要优化流程。解决一个事情,不仅要回应个体关切,更要审视相关流程制度的合理性与执行偏差。

2.闭环管理抓落实。无论是制度修订、流程优化、法律意见出具,还是风险提示、审计整改,都必须形成“发现问题-分析根源-制定方案-推动落实-跟踪反馈-评估改进”的完整闭环。特别是法务工作,要确保法律意见不只是“提出来”,更要“跟到底”,关注其在业务执行中的落地情况和实际效果,彻底打通风险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3.见微知著抓预防。行政管理的细节决定体验,法务工作的敏锐关乎成败。要从一份合同的不寻常条款、一次流程中的微小阻滞、一个员工的反复咨询中,洞察潜在的不足,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这要求我们具备极强的系统思维和风险预判能力。

二、聚焦“强双基工程”六要点,夯实行政法务高质量发展根基

“强双基工程”是“一线工作法”在行政法务领域的具体实践和根本依托。结合岗位,我重点把握:

(一)胸怀大局,责任共担。深刻理解行政效率、合规风控对市场整体战略的支撑作用。作为分管领导,我有责任将集团“强双基工程”的要求和文化理念,层层传导至行政综合中心的每一位成员,引导大家认识到:每一份高效精准的后勤保障、每一次严谨专业的法律审核、每一项合规稳健的制度设计,都是对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有力贡献,与个人价值实现休戚相关。

(二)力戒形式,务求实效。坚决杜绝“走过场”式的下基层和“隔靴搔痒”式的法律审查。行政服务要直击痛点,解决员工“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如简化流程、改善环境、提升响应速度)。法务工作必须“带着问题意识”介入业务前端,敢于揭示真风险、提出硬措施,并通过一线实践不断优化合同模板、风控指引和合规流程,真正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而非设置障碍。

(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文件、每一项制度、每一份合同、每一次咨询。行政工作要在细节中体现专业和温度(如会场布置、公文质量、接待水准)。法务工作更需“锱铢必较”,对关键条款字斟句酌,对法律依据反复推敲,对潜在风险穷尽考量,将“零差错”作为不懈追求,将“高标准”内化为职业习惯。

(四)效率为先,善抓时机。深刻理解“效率第一、完美第二”的辩证关系。行政审批、合同审核、用印流程等,在确保合规底线和核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必须追求高效响应。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紧急事务中,要敢于打破常规,优化审批路径,快速出具法律意见,为业务抢占市场先机提供坚实保障。过度追求形式完美而延误时机,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五)拥抱变化,掌握主动。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其对集团运营的影响。行政管理制度需与时俱进,优化调整。法务工作更要先知先觉,快速学习新规,精准研判影响,及时提供应对策略和培训,确保集团运营始终航行在合规的航道上,并在变化中发现新的合规管理优化点。

(六)积微成著,久久为功。行政效能的提升、合规文化的塑造、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绝非一日之功。要带领团队从每一次高效的会务组织、每一份严谨的法律文书、每一项优化的小流程做起,日积月累,将“强双基工程”的要求内化为团队日常行为准则和工作习惯,在点滴积累中实现行政法务工作质效的飞跃。

三、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我的郑重承诺

对标集团要求,深感在推动行政综合管理与法务工作深度践行“一线工作法”、筑牢“强双基”方面,责任重大。在此,我郑重承诺:

以上率下,扎根“服务与风控”一线:坚决摒弃“遥控指挥”。每月确保足够时间:深入业务部门,主动参加业务研讨会、项目协调会,了解一线需求与痛点,现场提供行政支持和法律咨询;贴近员工窗口,体验审批流程、倾听服务反馈,推动行政服务提速提质;嵌入关键环节,对重大项目、重要合同,亲自参与谈判或核心条款审核,将法律风控前移;复盘风险案例,带领团队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将案例中的经验转化为管理提升点,真正将“十个一”要求落实到行政法务工作的毛细血管;

强化闭环,狠抓管理效能提升:对主导修订的制度、推动的流程优化、出具的关键法律意见及风险提示,建立清晰的落实台账,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加强过程跟踪与效果评估(如通过用户反馈、流程效率数据、风险规避情况等衡量),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始有终、落地见效,杜绝“半截子”工程和“悬空”的法律建议。

我将把会议精神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以“一线工作法”为锐利武器,深入服务与风控的最前沿;以“强双基工程”为坚实根基,筑牢行政法务工作的四梁八柱;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对待每一项职责与风险;以“积微成著、久久为功”的坚韧执着,带领团队精进不休。躬身入局,担当实干,为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行政综合与法务战线的坚实力量!

 

潘亚周

从冷库到热战,我的“二到二转”效益攻坚法

冷库运营,看似“冷冰冰”的仓储管理,实则处处是战场—能耗、安全、效率、成本,每一项痛点都藏在设备轰鸣中、凝结在蒸发器的霜层里。而破解这些难题的金钥匙,正是“用脚步丈量风险,用双手创造价值”的“一线工作法”。

通过近阶段冷库的实践,现将我们总结出的“二到二转”工作模式汇报如下:

一是把身子沉到一线,让问题无处遁形

到机房:冷库第一要务是制冷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作为冷库经理,如何从“被动救火”转向“主动防控”,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这需要的是时刻身处一线,摸压缩机振动、听液击异响、查油温油压,看交接班记录以及设备运行数据参数,及时及早发现设备缺陷,将事后维修转为预防性维修,通过现场检查来降低系统异常或故障发生概率。

到库房:每一次库门开启、每一处缝隙,都是能耗的增加,通过定期查密封条老化、根据出入库货量监测开门时长、检查看风幕机快速门使用情况,通过合理调整出入库作业间隙、库房保温设施维护,能降低冷库10%的能耗损失。

二是在一线转化思维,用创新攻克顽疾

转换视角:从“管理者”变“体验者”,通过零下18℃、库内外50℃的温差下跟班作业,亲身体验库管、叉车司机以及拣货人员的操作难点,作为冷库经理必须用身体感知低温库工作人员恶劣环境困难作业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调整货物存取方式,科学合理优化人员作业流程。

转变模式:每一次招商拓展、每一个新商户的开发引进,都伴随着招商过程中的艰辛与商户签约后的喜悦。面对着当前的机遇与挑战,集团领导提出的关于主业“深度挖潜”,拓展关联业务、增值业务及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以及市场领导提出的转变思维、朝着冷链供应链方向服务向上向下延伸,从“物理空间”向“服务生态”转变,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冷库新的模式及业务正在初步实施推进中。

“一线”是创新的沃土,脚步是创效的丈量;冷库的库板再厚,厚不过我们扎根一线的决心;低温再冷,冻不住我们创新创效的热情!真正的管理创新不在办公室里,而在压缩机旁的油污手印中、在凌晨除霜的冰碴里。从此刻起,让我们把工作搬到现场,用“二到”发现问题,用“二转”打破僵局,让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效益的冰花,让每一次巡检都踏出创新的足迹!

 

赵紫龙

财务下一线,价值看得见

本次“一线工作法”推进落实部署会,为我们指明了管理提升、效能突破的清晰路径。作为财务管理部门,我深刻认识到,“一线”不仅是运营、销售的前沿,更是财务价值创造、风险防控和决策支持的源头。财务部将坚决贯彻会议精神,把“一线工作法”深度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中,现就我的理解和落实举措汇报如下:

一、推动业财融合,让数据扎根一线

集团培训会上深刻指出了“一线是企业的根基、创新的源泉”。财务工作不仅要关注报表和数据,更要注重与业务一线的深度融合。我们将积极转变工作方式,走出办公室,落实“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等要求。

财务人员将主动深入市场交易区、施工现场、销售网点、采购源头,通过实地观察、听取意见、现场核算等方式,不仅了解数字,更要理解数字背后的业务逻辑和运营实际。通过深入一线,增进对业务的理解,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深刻理解“一线工作法”对改进作风、密切关系、提升效率、弥补不足的巨大作用。财务深入一线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业财协同:精准掌握成本动态,为降本增效提供有效建议;实时了解资金流动情况,优化资金调度与风险预警;贴近业务需求,提供及时、高效的财务支持,变“事后算账”为“事前算赢、事中算细、事后算清”。

二、紧扣“强双基工程”,推动财务管理提质增效

“强双基工程”是“一线工作法”的重要载体。财务部将从以下3个方面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推进成本核算精细化,实现预算管理到项目、到活动;资金支付审核严把真实性与合规性最后一关。用“狠手”抓财务细节,确保颗粒归仓、滴水不漏。

二是将规范的财务控制要求融入日常报销、合同审核、资产盘点等各个环节。引导财务团队树立“日常即关键”的理念,做到日清日结、日事日毕,通过日常工作的扎实积累,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三是注重过程管理与结果导向相结合,财务监督既要关注结果报表,也要深入一线了解过程合规与效率,及时发现和改进执行中的不足。加强部门协作,主动与业务、采购、销售等部门沟通,确保财务政策和预算目标在一线得到有效落实。

三、聚焦财务实践,打造“一线型”财务团队

作为中基层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深入实践:管理者要带头深入一线,实地了解成本费用、资产使用和资金需求等情况。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主动获取业务数据,及时响应业务问题。

处理好“务虚与务实”关系,既要做好财务规划、政策研究,更要狠抓政策在一线的落地生根。处理好“做与说”关系,既要做实财务管控,也要善于向业务部门清晰阐释财务制度与要求。

财务数据源于一线,财务价值创造于一线,财务部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将“一线工作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财务服务更好地赋能一线业务,为公司发展持续贡献财务力量。

“一线工作法”大家谈

听了三位的分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不管你是管行政、管仓库还是管钱,不管岗位在哪,问题的根子都在一线。

宋进厂告诉我们,别在办公室等问题上门,主动沉下去,服务才能精准,风险才能提前卡住;潘亚周证明了,再“冷”的库房,只要肯钻肯泡,也能抠出“热”效益;赵紫龙讲到,数据只有贴合业务一线,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他们的领域不同,但逻辑一样——办公室想不出万全策,一线才能找到最优解。希望他们的这些“实在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下一期,咱们继续邀请身边的同事,讲讲他们的一线故事。也欢迎你们都成为“主角”,来和大家唠唠你是怎么干的!

相关下载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861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

电话:0394-8381372     0394-8383142
版权所有 ©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86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